top of page

劉衛

精選作品

The Memories of Tomorrow

 

這個系列的焦點是 50 年代荷李活電影描繪的「東方」,尤其是香港,以及探討電影中的概念及虛構的表述如何影響被描繪的城市、區域和民族的身份認同。《蘇絲黃的世界》(1960)等以英國小說改編的電影展示了香港是如何被詮釋、建構、再發放給全球的觀眾;這是一段早期但影響深遠時期。由 80 年代起,受到數碼龐克及動漫文化的影響,電影對「東方」的描繪開始加入未來主義的視覺元素。

 

在這個系列中,我運用各種資源創造一系列怪誕的場景,用以對電影裏「東方」的形成過程作出提問。與此同時,旁觀者與被描繪著在這過程中往往有著相互關聯但自相矛盾的關係。

Profile Picture

在這個系列裏,我參考了流行於 80 至 90 年代的著名日本動漫角色,並把他們最顯著的特徵繪畫在我的肖像上。這些肖像拍攝於 1980 至 2007 年間,在複印的過程中加以編輯,令其模糊和像素化。肖像向來被看作個人的實體代表,而動漫角色對性別認知有著莫大的影響力。

 

在我的回憶裏,這些動漫角色在我年幼時影響了我對性別角色的看法。而這個個人回憶也是一個集體回憶:先是與我生於同世代的亞洲人共同擁有,在後來數十年後擴散至世界各地的下一代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不斷擴大的動漫文化是塑造亞洲現代文化及助長全球化的重要角色,也造就了包括我在內的虛擬世代。

ProfilePicture_Son Goku-80x59.5cm.jpg
ProfilePicture_Sailor Moon-120x91cm.jpg
works

Profile Picture (Son Goku)

2017, Acrylic on archival pigment print, 80 x 59.5 cm

Profile Picture (Sailor Moon)

2017, Acrylic on archival pigment print, 120 x 91 cm

about

關於藝術家

 

劉衛出生於香港,現在於香港及紐約工作。劉氏的作品透過攝影、錄像、繪畫和裝置探索有關於種族、性別和歸屬的概念在身份構成當中的多重結構。她試圖通過個人及歷史檔案、電影圖像、流行文化和數碼媒體來探索歷史、虛構敘事、個人記憶和虛擬性如何在身份凝塑的過程中互相碰撞並產生影響。

 

她的作品被 M+(香港)、休斯頓美術館(美國)及 Alexander Tutsek – Stiftung 基金會(德國)等收藏。她的作品於歐洲、亞洲及美國均有展出,包括 Kunstmuseum Brandts (丹麥)、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(上海)、Para Site 藝術空間(香港)、大館當代美術館(香港)、關渡雙年展(台灣)、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(日本)、休斯頓美術館(美國)以及橫濱三年展(日本)。

HK-ART-25.jpg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