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余偉建

精選作品

消失中的海岸線

香港,一個有七百萬人的大都會,海岸線共長870公里,由218個島嶼組成。歷年,16個島嶼因填海或建水庫在海上失蹤,部分海岸線亦因工程正快速消失。從香港沿岸的老照片, 看見昔日的海岸線。百年來灣仔海岸線已改變了六次,中環不斷填海,⻄九龍亦然。大嶼山有全港最長的沙灘——長沙泳灘,正以驚人的速度消失。

2003年余偉建開始了這個拍攝計劃。但凡能抽時間,他便到香港不同角落去拍攝海岸線。這過程有如「愛麗絲夢遊仙境」,每趟旅程到不同地方去,有的石灘像蠻荒世界,有的碼頭破敗如古蹟,也有的海岸線上是龐大的屏風樓。不同的景象,給他很不一樣的感受‥超現實的時候,會以為自己跑到外星球去;懷舊的時候,像在聽古典樂曲,頹廢卻又華麗。

記錄即將消失的事物是余偉建的興趣,他希望以零碎的影像拼湊出城市殘存的意義,希望百年後的人們,仍能看到改變前的面貌。

works

HKG

1842 年,中國戰敗,清政府與英國簽訂《南京條約》割讓香港島,香港開埠。

1950 年,家父 17 歲為改善生活,從中山乘船,在 5 月入境限制前夕抵達香港。

1964 年,即香港開埠 124 年,我在香港出生。家住莊士頓道一幢四層高舊樓內的一個板間尾房,印象中的灣仔,是波士頓餐廳的聖誕大餐,麗都戲院上映的《秋決》和《八百壯士》,可是那場史詩式的六七暴動,於當年只有三歲的我卻是全無記憶,只記得後來父親定時送食油返大陸,電台節目天天分析中國政局,零碎的片段,成為了我的「國民教育」。

1978 年,我入讀中學,最愛唸中文、歷史,學習朝代更替、朋黨宦官、外戚、腐敗。課程雖然沒有近代史,可幸第一本文革小說《天讎》在香港出版,讓我可以對照中華民族五千年的人性本質。中學畢業前,我開始對攝影產生興趣,父親送我第一部相機,開啓了我的攝影人生。

八十年代中,我第一次回國內旅行,印象最深是天寒地凍在蘭州吃下那碗熱 騰騰的拉麵,鄭州那條坐滿乞丐的大街,和那瓶價值相等一晚旅館費用的可口可樂。

1985 年,我加入新聞業,當上攝影記者,經歷越南難民、英女王最後一次訪港、尤德訪京時心臟病發、八九六四天安門事件、九七移民潮、中英談判和彭定康港督上任。

1997 年,香港回歸,鄧小平提出的「馬照跑、舞照跳」、一國兩制、五十年不變等承諾,正式落實試驗。

1998 年,我出版了首部攝影集,主題是回歸前的香港,取名《HKG》,也就是香港機場的代碼。20 年後,「五十年不變」的香港,變化之大幾乎是面目全非。今天距離 2047 年還有 30 年,因此我產生了重編《HKG》的念頭。新版本保留了部分舊有照片,也加入了回歸後的作品,它們記錄香港的變化,希望在我們這一代人記憶完全消失之前,大家能夠再懷念和擁抱那段不能復再的歲月。

videos

​影片

about

關於藝術家

余偉建,攝影記者,在香港出生長大,自1985年以來採訪過亞太地區眾多轟動一時的新聞 事件。作為香港急速發展的細密觀察者,余氏對本地日新月異的城市景觀帶著一份特別的 覺察,著力記錄正在消失的文化遺產和建築,以及因此而受到影響的不同社群。

余氏曾獲得多個獎項,包括2004 年National Headliner Awards、2010年世界新聞攝影獎

「People in the News」單一照片比賽單元第三名、2013年全球年度圖片獎(Picture of the Year Awards)年度攝影師優異獎,以及多個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年度獎項。余氏的多幅作品獲香港文化博物館收藏。

576d8f67aabb4f0e9148f65bd6fbe7fd.jpg
bottom of page